当前位置:海棠情欲>情欲小说>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> 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76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76节(3 / 3)

小事都要过问。前面的工作迟迟无法办妥,后面的事情已经积压上来,最后乱成一锅粥。

&esp;&esp;由此可见,不论是外朝的官僚,还是省内的宫官,王莽都不很信任。但种种迹象表明,不信任只是一方面,是权力斗争的浮沫。王莽的心态是觉得官僚们可有可无:

&esp;&esp;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,故锐思于地里(理),制礼作乐,讲合六经之说…… 11

&esp;&esp;意思就是:王莽觉得,只要制作了礼乐制度,颁布了改制法令,那么天下的事情就会自动变好。

&esp;&esp;既然如此,还要官僚机构有何用?

&esp;&esp;王莽的这种垂拱而治的心态,成为他改革官僚制度的主要精神,也造成他与整个官僚体系的龃龉。

&esp;&esp;儒家确实推崇垂拱而治,但不是说职官系统不发挥作用。《周礼》之所以改名为《周官》,就是因为一些儒家觉得这部书描述了儒家理想的周代的“官僚制度”。当然,事实很可能是,战国时期,儒家看到最早变法的三晋和秦国,已经开始建立适合集权政治的早期官僚体系,才创作出《周礼》,以改造法家的官制。

&esp;&esp;总之,垂拱而治是儒家对周代宗法礼乐统治的想象与寄托,天子不事必躬亲,但没有否定官僚制度及其体系。

&esp;&esp;但对王莽而言,官僚体系的意义,不是对一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,而是展示儒家的神圣性。况且,儒家早在贾谊那里就想给官职批量改名了。

&esp;&esp;这就是他为什么也要给官僚机构改名,推动职官和爵位的融合,给地理行政区划改名,并设计新的俸禄制度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