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试回来,就要有先祖借扶苏的聊天框,训斥他不要乱说话了,尤其不要在小孩子跟前乱说话。
&esp;&esp;第262章 当着天幕的面完成了一轮融资放贷
&esp;&esp;今天的考试依然是历史和语文。
&esp;&esp;扶苏崽被剥夺了乱跑乱说话的权利,只能乖巧坐在座位上等开考。他眼珠子一转,决定等下考完立刻开溜,不给长公子抓住他的机会。
&esp;&esp;正好因为上回历史考试的分数差距没拉开,本次座位排序按照语文考试成绩来算。而长公子,和他不在一个考场。
&esp;&esp;第三轮的历史,终于出了简答题。
&esp;&esp;比如论述题。
&esp;&esp;第一题就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——
&esp;&esp;【谈一谈:你对“中华五千年文明”的认识】
&esp;&esp;众人:?
&esp;&esp;题目要求,写一篇小短文,字数不限。
&esp;&esp;小短文,字数不限。
&esp;&esp;习惯性长篇大论的科举大佬们一下子就麻爪了,他们印象里的短文和这个考试要求的短文,是一样的短文吗?
&esp;&esp;一般来说,他们科举写个几百上千字也是短文呢。
&esp;&esp;保险起见众人决定先写几百字。
&esp;&esp;扶苏练习过这类题,很快写了一小段内容。一般来说这种题目,一百字左右也就够了,字写大点把空占满,还能少写点字。
&esp;&esp;淳朴的古人们压根不懂字大字小的潜规则,他们只是单纯觉得这道题留的空太小了,要写下几百个字可能得挤一挤。
&esp;&esp;没关系,微型字他们也写得来。
&esp;&esp;当然,也有人谨慎评估之后,认为既然空留得那么小,肯定就不是要写很多字的样子。
&esp;&esp;所以他们控制了一下长度,模仿着题目的字体大小,把空写满了。
&esp;&esp;只是题目的文字因为是印刷体的关系,一般都会比较小。要是照着它的大小写,写出的字数也会很可观。
&esp;&esp;论述题还好,至少确实要写不少字。
&esp;&esp;旁边的材料分析就不同了。
&esp;&esp;试卷上罗列出了好几段有关秦汉时期的材料,材料一说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治世。
&esp;&esp;第一题问:
&esp;&esp;【材料一,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?】
&esp;&esp;然后给出了很大一个空,足够考生照着标题字体的大小写两行字了。然而答案只有几个字,根本不用写那么多。
&esp;&esp;少年刘彻不明所以,这题要怎么答?
&esp;&esp;他想写“文景之治”,但是这才四个字。这么大一个空,就写四个字吗?要不要再写点内容吹捧一下祖父和父亲?
&esp;&esp;再往后看,最后一题问:
&esp;&esp;【请选择秦汉时期你最欣赏的一位帝国将相,并说明你欣赏他的理由。】
&esp;&esp;刘彻顿时来劲了,二话不说填上“卫青”,填完发现还有霍去病呢,不能厚此薄彼。犹豫了一下,又加上霍去病。
&esp;&esp;但是题目上说是“一位”,考过好几次试的刘彻深刻地意识到,有的时候答题必须得抠字眼,只能举棋不定,在卫霍之中纠结把谁划掉。
&esp;&esp;啊,好难抉择!
&esp;&esp;最终,刘彻决定把霍去病划了。
&esp;&esp;没别的原因,去病出生太晚了。他一时半会儿拉拢不到,先哄现成的卫将军再说。
&esp;&esp;汉武群臣:啊,一点都不意外呢!
&esp;&esp;同样面临抉择的还有其他秦汉君主。
&esp;&esp;扶苏崽冷酷无情地随手填了蒙恬,为什么呢,因为他的答案好写。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把修筑长城、北击匈奴写上去,不用动脑子,很省事。
&esp;&esp;他填完,天幕外的臣子们都露出了哀怨的表情。
&esp;&esp;好酸,为什么是蒙将军?我等哪里比不上蒙将军?
&esp;&esp;李斯最酸。
&esp;&esp;蒙将军的功绩很好填,他李斯的难道就很难填吗?太子殿下就是偏心眼。
&esp;&esp;不过太子到底只是太子,对群臣来说最要紧的还是陛下。所以他们很快把视线投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