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谋反?”
程知县怒极反笑:“程某人是海盐的知县,我谋的哪门子反?”
“这个本官不清楚,因此需要程知县自己交代清楚。”
李云站了起来,看向这位知县,两只手背在身后,淡淡的说道:“先前楚王殿下在海盐遇刺,你们同楚王殿下说,海盐发生了数千人规模的叛乱。”
“这事,殿下通过公文,传到了婺州,并调婺州兵前来海盐平叛。”
“一应文书俱全,殿下身边的随从也都可以作证。”
李云看着程知县,轻声道:“怎么我等婺州天兵一到海盐,叛乱就不翼而飞了?”
“前几天守海盐县城,抵挡天兵的,也成了程知县口中抵御入侵者乡勇?”
说到这里,不等这姓程的说话,李云就淡淡的说道:“这世间,的确有人有本事颠倒黑白,但是我想,这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你程知县。”
“那么多人瞧见了,看见了,你们海盐官员的一面之词,怕是改变不了事实。”
程知县咬牙道:“当时殿下在海盐巡视的时候,的确遇到了刺客,海盐县也一直在追查此事,至于后来说的数千人叛乱,程某派人去查了。”
“系属误会!”
“本县,并未有过这么大的叛乱,也绝没有什么乱民攻占了县城,这一点,城里的百姓都可以作证!”
“无论如何,你们婺州兵不由分说,攻打海盐县城,你们才是涉嫌谋反!”
李云拍了拍掌:“我明白了。”
“你是想婺州兵攻打海盐县城的事,来跟我谈条件。”
“不行。”
不等程知县说话,李云就摇头否决了这个可能,他看着程知县,淡淡的说道。
“海盐县就是发生了叛乱,你们这些地方官员…”
他面无表情。
“勾结乱民,为祸一方。”
说罢,李云直接向外走去。
“你不用承认,本官会把海盐上下,统统审上一遍,海盐的叛乱,不可能你三言两语,说没…”
“就没了。”
“至于你程知县。”
李云走到门口,回头看了看这位海盐知县,然后目光落在了他的脖子上,冷笑道。
“等着杀头罢。”
程知县脸色大变,扭头看向李云,声音颤抖:“你…你想要颠倒黑白!”
李云停下脚步,回头看了看他,然后露齿一笑。
“不行吗?”
甩锅大法
之后的几天时间里,李云亲自把海盐县一些重要的人物,都审讯了一遍。
连唬带吓之下,总算是把事情的原貌还原了出来。
并不复杂。
海盐县,是吴郡盐道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县,武元佑到海盐之后,吴郡的那些老爷们,怕他查出什么来,在吴郡复现明州的故事,因此就布置下来,想要弄出点动静,把这位二皇子给吓走。
于是才有了那场刺杀,以及随后而来的海盐叛乱。
楚王殿下胆子不大,被吓了一番之后,觉得自己小命危在旦夕,便把李云召到了吴郡来。
而婺州兵到了之后,海盐这里的人知道已经瞒不住了,于是只能兵行险招,一路引着赵成所部,也就是婺州兵,攻打了海盐县城。
这其实是一桩很大的把柄,毕竟海盐县城这会儿实际上并没有叛乱,而李云这样攻打海盐县,本质上就跟造反没有什么区别了。
如果是从前,或者是碰到一个相对正常一点的官,有这么个大把柄被吴郡的官员握在手里,那么这吴郡的事情,自然也就查不下去了。
双方完成妥协,互不追究对方,事情就到此结束。
不过李云显然并不吃这一套,他是奉着钦差的命令行事,一切有理有据。
哪怕朝廷真的追究下来了,他李某人也没有什么可怕的,这个时候,朝廷总不能因为这一点“小事”,分出一两万的精兵,来江南讨伐他这个忠臣罢?
朝廷真要是派人来了,那就干脆反了他娘的,给大周王朝的坟上,再添一把土!
因此,李云并不在意这些海盐官员的威胁。
三天之后,李云坐在了武元佑的对面,把事情大致跟他说了一遍,然后开口说道:“殿下,这些地方上的人,都狡滑奸诈得很,海盐这个事情一个处理不好,屎盆子就会扣到殿下的头上,到时候那些官员,在京城里弹劾殿下,在地方上肆意妄为,调兵攻打朝廷的县城…”
“便又是一桩麻烦事。”
楚王殿下听完了李云查到的结果之后,愣在原地,半天没有说话。
他自诩是个聪明人,在京城里长了这么多年,没有几个人能在他面前耍小聪明。
但是到了地方上之后,楚王殿下才真正大开眼界。
这些地方上势力的套路,真是一套接一套,他倒吴郡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,这一个多月里,已经先后有许多坑等着他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