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城里的官军,也是地方军,与宣州,越州等州的地方军,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。
他们平日里,欺压欺压百姓当然没有问题,让他们去守城门,往城墙底下丢石头,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但是要是列阵冲阵。
这些连战阵可能都没有学过!
事实上,这才是地方军的常态。
哪怕出个裘典这样的地方叛乱,当初就能打的江东观察使郑蘷连吃几个败仗,溃不成军。
而像李云带出来那些身强体壮,能成阵势,令行禁止的地方军,是属于绝对另类的存在!
别的不说,在这个时代,只要能做到“令行禁止”这四个字,便能够超越大部分军队了。
进城之后的战局,是在李云意料之中的,等到天色黑下来,李云就没了继续冲阵的兴致,他叫来赵成,吩咐道:“你带人去,接管扬州各个城门,紧闭城门,禁止任何人出入。”
“投降的那些官军,俱解了兵器,找个院子,将他们看押起来。”
“再派人给金陵去一封急报,让周良领兵驻扎到六合渡口的南岸,随时准备支应。”
赵成一一记下,开口道:“属下遵命!”
说罢,他一扭头,下去办事去了。
而这个时候,杨喜正好到了李云近前,跟李云说了一下吕严的事情,李云想了想,哑然一笑:“这一回,他功劳不小,给他二十个人,护住他的家里人。”
“你带两个旅队,跟我一起。”
李某人揉了揉的自己的脖颈,缓缓说道:“跟我一起去刺史府。”
杨喜大声应是。
他正要下去办事,又被李云叫住,吩咐道:“张贴安民告示,告诉城里的百姓,我等是朝廷的官军,到扬州来只为公干,不会袭扰扬州百姓,让他们都放心。”
杨喜一愣,站在了原地。
李云瞥了他一眼,皱眉道:“怎么?还不认字?”
“认是认得了…”
杨喜搭拉着脑袋,低头道:“还不会写…”
李云无奈摇头。
他的军中,各种编制还是缺的,尤其是他的大帐之中,严重缺书办。
想到这里,李云瞥了他一眼,无奈道:“我现在没有功夫去做这些事情,你在路边找个先生也好,从军中找会写告示的人好,天亮之前,给我把安民告示全部贴出去。”
说到最后,李云看了看杨喜,闷声道:“往后闲了,看看书,认认字。”
杨喜连忙低头,应了声是。
他跟着李云也挺长一段时间了,可以说清楚的见证了李云的成长过程,这个时候,哪怕是他这个卫队长,他清楚的知道,自己必须要开始读书认字了。
要不然,往后可能连跟在使君身边的资格都没有。
李云自然不会理会他在想什么,在几个当地人的指引下,他很快来到了扬州的刺史府门口。
夜色之下,李云打量了一眼这座刺史府,然后招了招手,声音平静。
“去叫门。”
忠义无双李使君
刺史府大门,很快被打开。
一个一身青色袍服的中年人,一路小跑,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,还没有靠近,便远远的对李云拱手。
“李使君,李使君。”
这中年人甚至欠身行礼,笑着说道:“有失远迎,有失远迎。”
他虽然在笑,但是声音里,明显已经带了颤音。
当你面对一个,能够完全掌握你生死,甚至掌握你一家老小生死,并且没有任何顾忌的人的时候,便自然而然会生出这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恐惧。
李云借着火把的光芒,打量着这个青袍中年人,问道:“是于使君么?”
“下官正是扬州刺史于琮。”
李云脸上露出笑容,笑着说道:“我这招讨使的官,是江南东道的官,身上正经的职位还是婺州刺史,于使君不必这么客气。”
“使君大名,下官在扬州早有耳闻,使君年纪轻轻,先平裘贼,再平赵贼,威震江东,使整个江东再无贼盗,海晏河清。”
于使君面色严肃道:“着实让人钦佩。”
他随即侧身道:“使君,请里面奉茶。”
说完这句话的时候,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李云身后的一众将士们,目光里又闪出一抹恐惧。
李云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甲胄,笑着说道:“于使君先进去,我解了甲再进去,不然坐也不好坐下来。”
于琮连忙点头,扭头就进了刺史府,李云脱下身上沉重的甲胄,身上汗气蒸腾。
好在他的跟班孟海,随身背着李云的一些衣物,李某人让人打水洗了洗脸以及身上沾染的鲜血,这才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黑衣,大步进了这座刺史府。
于使君很懂事的在前院等着,见了李云之后,便低头道:“使君请。”
李云淡淡点头,跟着他一起进了正堂,各自落座之后,于使君给李云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