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就是这么快。”
杜谦笑着说道:“大周太祖皇帝从创业到开国,也不过七八年时间而已。”
李云思索了一番,微微摇头:“现在想不得这些事,现在乱想的话,便会进退失据。”
杜谦点了点头道:“朝廷已经知道了江北的事情,我估摸着,用不了多久,就会有文书下来,交给二郎你了。”
“多半是,要给二郎你升官的文书。”
李云思索了一番,问道:“朝廷能给我升什么官?江东观察使,已经有人了,总不可能把费府公给召回朝廷里罢?”
“升什么官不知道,但是一定会给你升官。”
“毕竟在江北这个地界上,二郎你同平卢军相比,是处于劣势的,朝廷现在要尽量平衡地方势力,防止地方上出现越来越强的藩镇,自然帮弱不帮强。”
他顿了顿之后,补充道:“这事,我给家父去了信,他老人家估计也出了点力气。”
李云这才缓缓点头,开口笑道:“有劳杜兄了。”
“太见外。”
杜谦笑着说道:“咱们现在,是同船共渡之人,能帮二郎的地方,杜家自然全力相帮二郎。”
二人又聊了一会儿朝廷的事情,李云才从袖子里,掏出顾文川的诗文,放在了他的面前,叹气道:“这是刚从青州流传出来的诗文,说是文川先生临终前绝笔。”
“文川先生,应该是死在了周绪手中。”
“受益兄看一看罢。”
杜谦先是一怔,然后接过这诗文看了看,看完之后,整个人愣神了许久,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,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。
“是…”
“是我害了文川先生。”
你已经很强了!
“当初…”
杜谦坐在椅子上,整个人都没了什么力气,苦笑道:“当初,文川先生在金陵城见我,问我二郎凭什么提兵北上,我同他说。”
“我同他说,是平卢军先南下的,先生既然如此风骨,何不去问问平卢军的周大将军,为什么南下。”
杜使君苦笑。
“不想他竟真的去了…”
李云也有些愕然,他还不知道这个关节,闻言想了想,然后开口道:“舍生取义,文川先生也是求仁得仁。”
“受益兄不必太放在心上。”
杜谦长叹了口气:“话虽然是这么说,但毕竟事情,几乎可以说是因我而起。”
他长吁短叹了一会儿,这才看着李云,问道:“他如果来扬州城见二郎,要求二郎退兵,二郎将何以待他?”
李云低着头,思考了一会儿,无奈道:“我多半,会跟受益兄一个说辞,让他去青州去见周绪。”
听到李云这句话,杜谦心里稍稍缓了一些,喝了口茶水之后,才平复了心情。
“二郎准备,一直占着扬州么?”
李云摇头:“如果可能,我想要把战线,推到淮水边上去,但是现在,我没有足够的兵力取下楚州,于是只能维持现状。”
说着,李云在桌子上倒了一点茶水,划了两道横线。
“这是大江与淮水。”
“我们如果不占住扬州,退回金陵去,便只能依靠大江与平卢军对峙。而平卢军也是一样,如果他们不在江北占住一个州郡,便只能在淮水与我们对峙。”
“出乎预料的是,平卢军在吃了个亏之后,并没有着急增兵楚州,兵进扬州,而是就这么维持了僵持的状态。”
李某人叹了口气:“本来,我已经做好在扬州同他们打仗的准备了,现在他们突然不动了,弄得我倒有些不知所措。”
如果敌人大举南下,兵进扬州,李云守不住扬州,那自然无话可说,可如果能够守得住。
在敌人兵力损耗严重的情况下,他甚至有机会北上,将楚州也给占下来!
“咱们江东兵两三千人,在城外大破平卢军五千人。”
杜谦笑着说道:“如果是据城而守,这个比例只会更大,二郎现在至少能调五六千人到江北来,粮食充足的情况下,平卢军想要打下扬州,恐怕要把自己打个半残才成。”
“那周大将军虽然有些暴虐,但并不蠢笨,他自然不会再冒然进犯扬州,只需要占住楚州,他想什么时候来江北,就可以什么时候来江北,我估计…”
杜谦缓缓说道:“青州,应该已经在征兵之中了。”
冷兵器时代打仗,基本上都是以临时征兵为主。
因为常驻兵力太多的话,经济上撑不住,养不起。
而等打仗的时候再征兵,哪怕兵力再多,也不怎么怕养不起,一来是战争周期通常不会太长,二来等真正打起来之后,军队会大量伤亡。
死掉的军队,自然就不用再发饷了。
这种征兵,就跟以前李云那种全靠自愿的征兵不一样了,多是强制征兵,所以有时候一个月两个月,就能够突然冒出来一支数万乃至于近十万大军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