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人重新落座,李云低头喝茶,笑着说道:“受益兄知不知道,我手底下有一个探查情报的组织,叫做九司。”
“本来,我是想让九司兼着稽查的差事,不过后来想一想,还是算了,他们管的太多,往后不好收拾。”
“九司…”
杜谦琢磨了一下这个名字,摇头道:“我知道二郎有一些负责打探情报的人手,但不知道叫九司。”
“是哪九司?”
李云哈哈一笑:“就叫九司。”
“受益兄听了,都是这个反应,我估计外人更加懵了,听了这个名字,也不明所以。”
说到这里,李云想了想,继续说道:“以后等咱们再大一圈,九司说不定会真的演变成九个司。”
杜谦跟着笑了笑:“再大一圈,便可以改名叫皇城司了。”
李某人摇头:“不与武周同名,将来也依旧叫作九司。”
杜谦先是点了点头,然后开口道:“说起来,最近朝廷那里,又传过来一个消息。”
“宰相崔垣,带着裴璜两个人,去见了三个节度使,具体谈了什么,不太清楚,不过可以知道的是…”
“没有谈拢。”
“那三位,不愿意离开关中。”
这个消息,李云也是刚刚听到,他想了想,若有所思道:“要是我,我也不愿意就这么离开了,那三位占据关中,各自付出的代价都不算小。”
朔方军跟叛军打了两年时间,损失兵力过万,自不必说。
范阳军奔袭数千里赶赴关中,也是一场辛苦。
即便是河东军,也是在关中跟叛军死磕过的,三个节度使,都已经付出了代价。
推想而知,他们一定是要拿到足够好处,才肯甘休。
李云给杜谦添了杯茶水,问道:“他们三个人不愿意走,其他藩镇就没有意见?”
“有意见也没有办法,这个时候想要在他们三个人手中夺下关中,代价太大。”
“干什么要夺下关中?”
李云笑着说道:“现在皇帝不还在关中以外么?”
“我要是离得近的节度使,这会儿就直奔皇驾,将皇帝陛下给截下来,直接对外宣称那三个人是占据关中的逆贼,号召天下人,群起而攻之。”
杜谦听的目瞪口呆,茶也忘了喝了,呆呆地看着李云,良久之后,才喃喃道:“似乎,真有几分道理,可是朝廷未必这么容易就范,陛下身边还有那么多禁军。”
“皇帝陛下未必肯回关中去,当个泥塑菩萨。”
“他说不定,正缺一个不回关中的借口。”
说到这里,李云摆了摆手:“不管了不管了,让他们闹去就是,咱们只管把江东的事情做好,把自己的兵练好。”
“等他们折腾的七七八八了。”
李某人嘿嘿一笑。
“咱们再去给他们一个大惊喜。”
全靠同行衬托
世道乱起来,才有草根的机会。
如果是那种没有造反空间的治世,李云这种山贼出身,想要出人头地,不知道需要多大的机缘,才能有些许可能。
真要是那种世道,如今的李云,大概率是在苏大将军麾下从军,而且是从小卒做起,到如今能当上个旅帅,便已属于是破格拔擢。
但是如今,世道大乱,给了李云一个快速崛起的良机,也正是因为朝廷以及关中,再加上中原乱作一团,李云才能够再一次得到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从现在开始,一直到关中的那这个大人物们分出胜负,或者是互相做出妥协,在这个阶段,都不太可能会有其他势力,来打扰在江东默默发展的李云。
事实上,最近一段时间,李某人一直在做的,就是不断的完善江东的建制。
从前,李云虽然也能在江东称王称霸,但是那个时候的他,更像是一个领着一群兵的军头,打遍江东无敌手,然后逼着江东各个州郡给他交保护费。
而现在,到这个时候,李云的军队体系,已经基本上成型了,只要再把文官系统,以及教育系统,选拔系统等等给建立起来,江东小朝廷,就能在实际上成型。
那个时候,李云能够拥有的动员能力,能够动用的人力物力,跟普通地方军头相比,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杜谦思索了一番,然后抬头看了看李云:“半年时间,要是能把江东的文官问题给解决,让各层各级,都任出金陵,政令通畅,那么不管时局如何变化,咱们至少自保无虞。”
李云笑着说道:“那位费府公最近在做什么?”
“他在江东转了一圈,这会儿正在往金陵来。”
提到费宣,杜谦脸上也露出笑容,开口道:“其实相比较于许子望,费师更适合去主持二郎说的那个督察院,毕竟他在京城,就人称铁面了。”
李云摸了摸下巴,看向杜谦:“我觉得,费府公负责江东邢名,可能更合适一些,受益兄下回见到他,替我劝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