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家里的铁券,也与卓氏一般。”
皇帝陛下回到自己的帝座上,声音沉重:“此物能挡下朕的天子剑,但也只能挡三次而已,诸位都好自为之。”
百官跪在地上,再一次叩拜天子。
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,看向已经起身的百官,吩咐道:“杜相。”
杜谦出班,低头道:“陛下。”
“卓光瑞失察渎职,虽免死罪不可不罚,中书立刻拟制,削去他应国公的爵位,罢去中书宰相之职,着其在京,闭门思过。”
杜谦闻言,立刻就明白了李云的意思。
如果皇帝真的要绝去一个人的政治生命,那么这个时候,就不是在京闭门思过了,而是发还回乡,永不叙用!
让卓光瑞留在洛阳,那么将来,他多半还有起复的一天。
杜相公心里,也松了口气。
卓光瑞这一次获罪,与他,与杜家都分不开关系,尤其是与他兄长杜和。
但是卓相公,始终一言不发,把这个事情给遮掩了过去,这是对杜家有大恩的。
否则,他杜谦可能不会被牵联,但是户部尚书杜和,恐怕难逃罪过。
杜和…可没有丹书铁券!
杜谦欠身行礼:“臣遵命。”
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,沉默了许久,然后才缓缓说道:“除此之外,还有几件事,朕要在这一次大朝会上宣布。”
他看向百官,开口说道:“如今,太子已经成人,即将大婚,朕心中甚慰。”
“着。”
皇帝陛下看了一眼众官员,继续说道:“晋中书令杜谦,为太子太傅。”
“枢密使苏晟,为太子太保。”
说到这里,他又看了看姚仲:“姚仲,为太子少师。”
“兵部尚书赵成,为太子少保。”
这四个官职,名义上是东宫官,太子太傅是太子的教师,太子太保用以护卫太子,而太子少师则是辅佐太子太师,是太子太师的副官。
太子少保也是同理。
但是从武周的时候,这些东宫官,三师与太子,都已经是虚职了,并不直接与太子接触,更不与东宫接触。
其中,杜谦苏晟晋封的太子三师都是从一品,而姚仲赵成的太子少师,太子少保,则是正二品。
某种意义上,只是给这几个重臣抬了抬地位,抬了抬待遇。
杜谦等四人,俱都出班,跪在地上,叩谢圣恩。
一众官员看着这四人,都羡慕不已。
同时也有人,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卓重,心中感慨。
如果没有科场案这一桩事情,恐怕这一次,卓相公也会在受封之列,多半还要排在姚相公之前,成为东宫三师之一。
这四道晋封的圣旨,早已经准备妥当,随着四位重臣下跪,顾常开始当场宣读晋封诏书。
很快,晋封完毕,四人各自手捧诏书,跪地谢恩。
皇帝陛下站了起来,看了一眼众臣,面无表情道:“今日就到这里,众卿有什么事情,转交中书罢。”
说完这句话,皇帝陛下走下御阶,走到一半的时候,他还是看了一眼众臣,沉默了一会儿,开口说道:“苏大将军,赵尚书,来后殿见朕。”
苏晟与赵成对视了一眼,才各自低头行礼,应了声是。
皇帝陛下背着手,走下御阶,径直朝着太极殿后殿走去。
杜相公默默看了看他们,随即扭头看了看姚仲,最终走向了因为跪在地上许久,已经有些站不起来的卓重。
他伸手把卓重搀扶了起来,开口叹道:“卓公子,领我去你家,见一见卓相罢。”
卓重摇了摇头:“杜相,我父,恐怕不会再见人了。”
“不碍事。”
杜谦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三哥,又扭头看向卓重,默默道。
“他见不见,我都是要去一趟的。”
明察秋毫
太极殿后殿,皇帝陛下坐在软榻上,已经卸下了朝冠,繁琐的朝服,都已经脱了下来,被宫人收容起来。
一位枢密使,一位兵部尚书,都坐在他面前,各自翻看着九司刚刚送回来的辽东情报。
等到两个人都交换着看了一遍,赵成欲言又止,但还是看了看苏晟。
如果说十几年前,两个人在江东军中的地位,还可以用旗鼓相当来形容的话,如今军方的地位已经尘埃落定,苏晟是毫无疑问的新朝军方一哥。
这个时候,赵成就不会再出头了。
苏大将军也明白了赵成的意思,他抬头看了看李云,认真思考了一番,开口说道:“陛下,臣与契丹人,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。”
“当时臣在河北道,应对范阳军已经游刃有余,但是面对契丹人,还是有些力不从心,这些契丹人,骑射功夫精绝,又可以轻骑奔袭袭扰,本就很难对付。”
“孟将军,能够打成现在这样,已经相当难得了。”
海棠情欲